以爱之名,宠你一生!欢迎来到我的宠舍。

大自然警号长鸣读后感

时间:2025-06-07 作者:原始人

大自然警号长鸣读后感(集锦十一篇)。

大自然警号长鸣读后感 篇1

这是作家张炜写的一篇文章,最深的一句是最后一句:我想一个不热爱大自然的人,也很难培养起很强的美的感受能力。我总觉得一个对大自然满腔柔情的人,很难是一个品行低下的坏人。”最初的想法是,为了成为一个人们心目欣赏的好人,我要坚持热爱大自然,这是一个正确的、值得坚持下去的爱好。

文章开头写了作者生活地方,胶东半岛,写了中学时代的生活环境和上学生活,周围美丽的树林草地和人给了作者深刻的印象,他热爱那时生活,热爱关于大自然的美好回忆。

中学时期是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作者说的对,我们很多人中学要离开父母自己在学校独立学习和吃饭,虽然不像那大学那样,但已经是脱离幼稚时代的开始了,很多名人在这时都看了很多大自然的景象,像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等,他们作品中都有很多讴歌大自然的篇章,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大自然,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那么热爱大自然,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和由于受工作等影响,有的人并不能经常接受大自然的陶冶,我想这会让他们容易压力大,容易走入不好的道路吧。

中学和学校都是每个人难忘的记忆,大自然也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东西,我觉得重要的是我们要有空去欣赏、去观察大自然,就是时常让自己有空去看看大自然,那样自己会收获很多,也能培养起自己美好的思想见识。

大自然警号长鸣读后感 篇2

在我的书柜里,有一本书深受我的喜爱它的名字叫《大自然的文字》。

《大自然的文字》中用明了清楚的语言让我知道了雪花和冰雹是怎样形成的,了解了田野中的知识,窥探了书包里的秘密,明白了一棵树变成一本书的“旅行”过称……

《大自然的文字》中,我最喜欢读的一篇文章是《书包里的秘密》。

里面主要写铅笔,本子,刀子,这些看似平凡的学习用品,它们的原型是什么?它们又是经过怎样的“七十二变”才来到我们书包中的那?比如练习本是个简单的东西,可要把它制作出来就没那么容易了,首先,要将一根根巨大树木劈成木片,打成纸浆,在烘干、压平~~~~

这时,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有一次,我想画画,就随手拿起一张雪白干净新纸,刚乱画几笔,就把那张纸扔进垃圾桶,看电视去了。现在想起来,我都有些脸红!

同时,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一定要节约用纸,因为,这样不光是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也是保护树木这种宝贵资源!

《大自然的文字》这本书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就在我们身边,往往被我们忽略的有趣的科学知识,我向大家推荐它,你读了以后也会受益匪浅!

大自然警号长鸣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神秘的大自然》的科学普及书,它是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出发点,精选了各个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100多个神秘现象的书。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乌龟壳给人们的启示》。刚看到题目时,我不屑地想:“乌龟壳太普通了,平时我们吃剩下的龟壳不是随手扔掉的嘛?有什么好发现的呢?”但随着我慢慢看书了解到:乌龟壳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薄壳结构。虽然它只有 2 mm的厚度,但使用铁锤敲砸也很难破坏它。据科学家研究,龟壳结构包括了许多力学原理,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建筑学家模仿它进行了薄壳建筑设计。这类建筑有许多优点:用料少,跨度大,坚固耐用。据我所知采用了薄壳结构的建筑有:悉尼歌剧院、水立方、奥体中心、北京鸟巢、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等。

大自然是那么奇妙,它好像一本书,一本让人琢磨不透的书,让我们留意世界的各处各角,让世界变得更加多彩吧!

大自然警号长鸣读后感 篇4

奶奶给我订了一本杂志,名字叫做《大自然探索》拿到书后,光看目录:从“地球末日危机”到“寻找外星生命”,从“恐龙为什么长这么大”到“守望美丽的红唇精灵”,从“奇异的云”到“有相同的雪花吗”,从“制造现代木乃伊”到“巨型南瓜成长记”……一看这些题目,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特别有趣的是,每年的金秋十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都要举行一次有趣的“巨型南瓜大赛”。以前我在童话书里曾看过巨型南瓜能变成灰姑娘的马车,而现在已成为现实。加利福尼亚州的园丁们用卡车装着或用拖车装上自己种出的大南瓜去参加比赛。最新世界纪录是1813磅的超级南瓜,主人获得了一万美元的奖金。赛后,人们把南瓜瓤掏空,做成小船,举行“南瓜舟大赛”或发挥想象,把南瓜雕刻成各种雕塑。太好玩了。

大自然中的奥秘太多了,人们发现的,没发现的。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自己亲自去探索大自然,开发大自然。

大自然警号长鸣读后感 篇5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大自然的文字》的书,书里面讲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用品的来历、我们城市里的事、有关大自然的趣事和文字的知识。

在这么多故事中,我最喜欢《麦子的旅程》这篇文章。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吧:

一列火车进站了,车门一打开,里面的旅客麦子就迫不及待地跑了出来。它们跑向了它们住的“宾馆”——大粮仓;然后,它们被自动起重拖送机送往大仓库的顶部,大仓库里麦子堆得象一座座高塔。麦子从高塔上洒落下来,进入一个个巨大的房间。麦子就在这些房间里安安静静地住下了,直至轮到它去磨房。

终于,麦子们等到去磨房了。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是用手工磨面粉的:他们把麦子洒在一块石块上,再用一个同样的石块来磨它。现在,我们是通过电来驱动机器来磨粉。

在磨房里,麦子被脱掉“衣服”,然后,它们洗了一个澡,就进入了磨粉机。在磨粉机里,麦子变成了白白的面粉。磨好的面粉被传送带传送到一台有着很象大象鼻子的机器里,随后被装进一个个袋子里密封起来。麦子的一生也就过完了。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有一个想法:麦子变成面粉,耗费了许多资源,我想培育出可以直接长出面粉和面包的植物,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怕病虫害、一年可以收获八次。我还有一个想法:等我长大了,我要培育一种不怕干旱的粮食。它有许多优点,比如:不但有超抗旱能力而且能滴出水来、不怕病虫害、一整株植物都能吃、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有益气体等等。不管哪里有了它,哪里就空气清新、没有病虫害……

那世界上就没有挨饿的人了。

大自然警号长鸣读后感 篇6

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下游地区连续普降暴雨,洪水袭击了中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但暴雨并不是造成这次洪涝灾害的唯一原因。更多的是人为因素。这说明大自然已经对我们吹起了警号。

大自然对我们警号长鸣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我们不遵循客观规律,对大自然肆意破坏所造成的。在史前时代,我们是崇拜、敬畏自然。农业时代,我们是有限地改造自然,且没有超出大自然的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能力,面临的是气象灾害对农业的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而进入工业社会后,我们开始大肆改造自然,企图征服自然。发展不遵循客观规律,不与环境相协调,如“三废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使得自然受到破坏。我们也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是我们不遵循客观规律的所造成的。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主要的人为因素有:人们为了经济利益,围湖造田;乱砍乱伐树林;图航运、灌溉、发电的方便,建造不合理的水利设施等。

我们过分改造自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原于我国人口过多。我国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这个庞大的人口数字使自然资源消耗加剧,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加大,形成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又反过来使人们更加贫困,造成恶性循环。每个人都要消耗大自然的资源,但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为了生存,只能向大自然大量索取资源。当大自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时,我们只能对大自然进行改造,如围湖造田、建造不合理的水利设施。使超过了大自然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由此可见,人口数量的变化,也是使大自然警号长鸣的原因之一。

那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呢?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要保护环境。人类的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环境协调统一,否则就要受到环境的惩罚。我国政府应该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严惩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人大代表做好监督工作,使破坏环境的行为减少。并宣传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情,使我国公民提高环保意识薄弱,加强自觉性差,使保护环境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在人口这方面,我们应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可以解决人口问题。实行计划生育,还可以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统一,做到可持续发展。

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青少年应自觉学习保护资源环境等基本国策,向家人好友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帮助大家树立环保意识和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承担环保责任;作为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掌握扎实的本领,为长大建设祖国奠定基础;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废弃物,积极使用宣传环保产品等,并积极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使大自然警号停止长鸣。

大自然警号长鸣读后感 篇7

《大自然的秘密》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生物学家们区加拉巴哥岛观察幼龟们是怎样离巢进如大海的。

幼龟们的一个侦察兵走出巢来看外面是否安全。突然,有几只食肉鸟飞过来了,生物学家们赶快交向导区救小海龟,向导说:“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他们跟向导说不能见死不救。然后,向导极不情愿得抱起小海龟跑向大海。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后,争先恐后地向大海跑去。最后,还是有很多幼龟被食肉鸟吃了。

我觉得人们不能去改变大自然的法则,就像我以前学过一篇课文《狼与鹿》一样:鹿的天敌是狼,人们就把狼全部杀死了。然后,鹿就越来越多,有一天鹿能吃的食物不多了,它们就开始吃竹子,有很多鹿都病死了。所以,我们不能去改变大自然的法则,如果改变了,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我们要保护森林,补破坏自然规律,让人们停止捕杀那些弱小的动物,就算对人类有害的动物也不要去伤害它。

大自然警号长鸣读后感 篇8

这本书是朱自强先生的精选的儿童文学读本,这本书对我有特别的意义,因为这是我的老师送给我的期末奖励,我不会忘记的。

一打开封面,映入了眼帘的不是别的,正是作者朱自强的简介,他的职业多的让人眼花,接下来的便是他的作品获得的奖。从此这个人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如果以后有人问我喜欢谁的书脱口而出的便是朱自强的书,看着他的书令我有一种自豪感。

我最喜欢[俄]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得寸进尺,就像渔夫的老太婆她永远也不满足,金鱼为了报答渔夫的救命之恩才满足渔夫的要求。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反面教材,因为这个例子正好提醒了人们,要懂得知足,不然到头来会比以前的环境更差。

第二莫过于曹文轩写的泥鳅了。这个故事主要讲两个小男孩插卡在田里的故事。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才发觉原来在书上的故事在现实的生活处处常见,就像十斤子和三柳的故事,两个小孩子的恶作剧后来慢慢的变成亲密的好朋友。这个故事充满着童年。令作者回味无穷。

常新港的黄金周末令我难忘。可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叫黄金周末呢?而不叫银金周末或铜金周末呢?我觉得这就是它奇妙的地方,正是因为这个奇妙的名字令我对这篇文章有了改变。正如老师所说的如果名字起的好,那读者就会对这篇文章改变看法甚至热爱这篇文章。这个故事讲了三个女孩周末的故事,虽然情节普遍但我总感觉这篇作文给我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但很奇怪这种感觉用语音没办法说出来,总而言之我喜欢这篇作文。

读完了《大自然的文字》令我对大自然又有了新的了解,谢谢你《大自然的文字》。

大自然警号长鸣读后感 篇9

千百年前,老子骑驴离去,给我们留下清淡渺远的背影,如水墨画,唯美却不着痕迹。然而他的思想在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中,始终熠熠生辉。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多么奇妙的词句,让躁动和迷惘的心马上就找到了归宿,安静下来。你瞧,眼前是一般巨舰,稳如泰山他停在岸边。任你呼天抢地,耗尽全力去推它依然纹丝不动。你气恼,你失落,最后你离开。然而有一天夜里,春水忽然生起,带着无尽温柔袭上岸边,那巨舟却是像安下了心,静静随春水而去。你无限惆怅,只望着它那自然随性的背影,心想早知如此,又何必白费那么多力气。

这是万物生息,玄妙无比的大自然,没能什么是你可以逼来的。三四月飞花,六七月落雨,九月大地澄澈金黄,最后迎来一月安静温柔的雪意。一切都是那么唯美惬意,急不得,逼不得。

却总有人不懂这道理。

秦王嬴政恢宏一生,留下“千古一帝”称号,却守不住他辛苦得来的天下江山。他逼尽了天下人,最终也逼死了自己的子孙后代。“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可他不懂。他逼着天下人给他堆起万丈荣华,心安理得躺进华美陵墓,以为功成名就。然而帮朝终究短暂寿命,暴政而亡。

几百年后,李氏天下来临。他们是老子的`后代,他们依旧记得那句“道法自然”。于是有了贞观之治,有了开元盛世。然而等他们终究忘了老祖宗的话时,悲剧毫无疑问的再次重演,李氏天下依旧崩裂。

历史终究是历史,离我们太过渺远。我们现在,依旧是这样躁动不安的社会。父母是爱孩子的吧。他们终日为孩子操心,操心完升学又开始着急找工作,工作找到没两天年又开始担心找不到人生伴侣。当然,这爱意没什么不对,但连这种纯粹的爱意中都包含这么多急切与逼迫,又何况社会上俗人施加的那么多沉重压力呢?现在这个社会多么让人累啊,连爱都成为一种负担,更别提“漠然”,甚至是“恨”。

对于这样一个竞争有如吃饭般平常的社会,“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图景对于人们来说,好像是太过奢侈的希望了。

那么便看看窗外吧,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春日采薇,夏季听雨,秋日放歌。冬雪来临,在一片温柔的静谧无声中感受来自天空的轻声问候。或许这么多光景中,有一种你会喜欢,或许总有一种伤感的怀念突然袭上你心头――那是对曾经纯粹自然的世界古老而深刻的想念。

大自然警号长鸣读后感 篇10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这句话是我从《大自然的秘密》这篇课文中看到的。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次我和同伴去加拉巴哥岛,观察幼龟是怎么样入海的。我们帮助了一只幼龟入海,结果导致一大批幼龟丧生。使我们明白了人不能改变自然规律的事。

在这篇课文中最引起我兴趣的段落是第一自然段,因为当我看第一自然段时,我也想知道小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当我接着向下读时,发现作者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同时也使我知道了自作聪明的后果。

对了,我在一本书上也看到过一篇作文是关于自作聪明的.事,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说一说:有一个小作者叫小乐,他的妈妈问他:“小乐,你知道小鱼死的那么早是为什么吗?”小乐回答道:“我不知道呀?是不是水里有菌的原因呢?”于是他趁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用五粮液酒给小鱼洗澡。结果第二天,小乐再去看小鱼时,它们都肚皮向上,翻白眼死去了。

这篇课文让我学到的知识是:自作聪明不是好事,有时可能走向反面。

大自然警号长鸣读后感 篇11

晚饭过后,无所事事,便骑着自行车去村里游荡,准备体验一下声色之母――大自然。

刚一把车骑出来,就与清风、晚霞撞了个正着。他们好像在和我打招呼:“哪里去啊?饭吃过了吗?今天快乐吗?”“我很好!,饭吃过了,无聊没事儿干,就骑着车出去游荡游荡!你们好吗?要不有我也带着你们出去玩玩儿?”我回答着。我现在的眼中,那些原来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好像“活”过来了,而且特别可爱,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了。

一路,我都在和熟悉的人、事物打招呼。他们看起来是多么的亲切、和蔼可亲。所以,我们村子里从来都是人人平等,和谐共处的。

四周忽然都安静了下来。我停下车来四周环顾了一下。哦,到野楮林了!我走了进去,和我那些从小认识的“朋友”打个招呼。

“你好吗,树木?你长得这么高,是要为我们撑伞吗?你好吗,花草?你长得这么美丽是让我们欢心吗?你好吗,泉水?你发出‘叮咚’的声音是让我们听音乐吗?你好吗,果实?你长得那么红、那么大,是为了让我们解渴吗?”我大声地向四处问好,“你好吗,整个野楮林?太谢谢你们的贡献了!”

我似乎听到了他们整齐、雄浑的声音:“朋友,你来看我们了!我们很好!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用客气!”

打完招呼之后,我又漫无目的的向另一个地方出发了!

骑着骑着,我貌似发现了一条小道。这是一条通向田野的小路;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这是一条陡峭的小路。突然,我的脑袋里忽然闪过要去看看的念头。想着,我便骑了进去。

那条小道似乎是那么长,永远也走不到尽头。骑着骑着,我发现,这路不是通向田野的路,而是通向妈妈小时候的`一条时光隧道。“扑通”一声,我觉得我已经回到20世纪末了。但是,在我眼前,什么景象都没有变,一切都还是刚刚的样子:左边是一排排又高又大的梨树,大人们正在收获梨子。那梨子已经装满两大筐了,还没摘完。可大人们却兴高采烈,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什么都不能阻挡人们收获的脚步。他们不怕晒,不怕热,还是坚持收获着,挥洒着汗水。

在我的右边,却是另一个景象:一排排还没插完的麦苗,同时有个小孩正在插苗。忽然,一只蜻蜓飞了过来,小孩儿被它吸引了,只见他一扑,扑了个空,摔下来时正好掉在泥潭里,摔了个嘴啃泥,站起来,活像一个小泥孩儿,引起了周围一阵大笑……

继续前进着。又有一阵虫鸣传来,像一首乐曲一样动听。

我慢慢悠悠地荡着。一边倾听大自然的声,一边观察大自然的色……

本文来源:http://www.ysr5.com/y/50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