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时间:2025-06-03 作者:原始人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每年公历6月5-7日左右,太阳到大黄经75时为芒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芒种节气教案(精选1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芒种的由来及习俗。
2.学生熟读芒种的诗词、谚语等,会背芒种儿歌。
3.让学生通过画小麦,认识农作物,了解农耕的过程。
4.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A4画纸,芒种(儿歌)。
2.学生准备:收集和“芒种”相关的资料,比如:由来、习俗、诗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共诵《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二、了解“芒种”的由来
1.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一般来讲是6月4号或者是6月6号到6月19或者是21号,“芒种”又称“忙种”是最忙的一个节气,既要收割小麦,又要种植水稻等其它的农作物。
2.PPT出示“小麦”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小麦的特点。
3.学生动手画一画小麦。
4.PPT给学生介绍小麦的种植过程。
5.师:芒种这个节气就是最忙的时刻,既要种植,又要收获。虽然劳动很辛苦,在芒种期间,却又一个很盛大的节日------端午节,请学生说一说每年端午节咱们安康都有哪些庆祝活动?(相应出示龙舟赛、鸭子抢、包粽子、煮鸡蛋等图片)
三、有关芒种的诗词及农谚。
1.全班分成六个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诗词及农谚。
2.学习反馈,请小组内收集诗词最多的一位同学,朗诵一首小组同学都喜欢的诗词。
一组:宋朝范成大《梅雨五绝》;二组:宋朝陆游《时雨》
3.师出示: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
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全班齐诵此诗。
四、有关芒种节气的习俗
PPT出示:
1.打泥巴仗
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谁身上泥巴最多的,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2.送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芒种这天将清洗过的梅子泡在白酒里一个月,饮用时需煮开。这个民俗与三国时典故“青梅煮酒论英雄”颇有渊源。
4.晒虾皮在这时候,沿海一带的渔民即忙于晒毛虾。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
五、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芒种,下面我们用一首儿歌来进一步了解“芒种”。
芒种最忙,收麦种粮。
天热多雨,佳节端阳。
早起运动,心神舒畅。
多吃蔬菜,清热滋阳。
教学延伸:
1.每位同学背诵一首自己收集的“芒种”的诗词,背诵三个和“芒种”有关的谚语。
2.办一期“芒种”的手抄报。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2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xxx,今天,我与大家分享一个充满智慧和传统的节气——芒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6月初。它标志着盛夏的来临,也预示着农事活动进入了一个繁忙而关键的阶段。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芒种”这个名字的由来。“芒”是指稻谷、麦子等作物穗上的细芒,象征着农作物即将成熟。“种”则代表播种、种植。因此,芒种时节正是稻谷等作物开始结实的阶段,同时也是秋季作物播种的重要时期。
芒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雨季,雨水充沛,气温升高,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这个时期,农民们要忙着插秧、播种、施肥、除草等农事活动,以确保秋季的丰收。
芒种时节不仅仅与农事活动紧密相关,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芒种时节有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和活动。比如,有些地方会举行“送花神”的仪式,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打泥巴仗”的游戏,让人们在欢乐中体验农事活动的乐趣。
芒种也是一个提醒我们要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节气。在这个时节,我们要更加关注粮食的种植和收获过程,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不浪费食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构建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生,我们不仅要了解芒种节气的文化内涵和习俗,更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农业知识,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种植技术;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体验农事活动的艰辛和乐趣。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农民的辛勤付出,培养我们的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的演讲:“芒种时节,让我们珍惜粮食、尊重劳动、传承文化、创造美好!”让我们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谢谢大家!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芒种节气,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关于芒种时节知识。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进入生长旺盛期。在这个时候,农民们要开始进行田间管理,保证庄稼的顺利生长,为丰收做好准备。
芒种这个节气的名称来源于古代农民的耕作习惯。在这个时候,农民们要开始插秧,也就是将稻苗种植到水田里。而插秧的时候,需要用到一种叫做“芒”的'工具,用来在泥土中开沟,方便插秧。因此,这个节气被称为芒种。
在芒种这个节气里,我们也要注意保护环境,珍惜粮食资源。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要爱护土壤,防止土地退化;要保护植被,促进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农作物的生长,保障粮食安全。
最后,我希望大家在芒种这个节气里,能够关注农民的辛勤劳作,珍惜粮食资源,共同努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祝愿大家在芒种节气里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4
活动由来: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饮食上需多饮水,饮食清淡,需要午休,勤换衣勤洗澡。古有“芒种芒种,连收带种。”等谚语,民间这一天会举办:打泥巴仗、送花神、煮梅等习俗活动。
活动名称:
《芒种》
活动时间:
芒种节气当日
活动地点:
XXX幼儿园
年级组小班
单元课时
1、主题芒种——科学课《麦子和稻子》总课时20分钟
背景分析
气温一天高似一天,送走了小满,今日便迎来了芒种,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啊,大家就会特意选用芹菜、百合、梨等食材和绿豆等谷物一起熬制烹煮,做一道"绿豆汤"予以清补、降暑。这样,就能"清凉"的度过芒种啦。我们的宝贝们也用各种方式来和芒种节气共度今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2、体验芒种丰收的喜悦。
教学准备
物质:实物麦子和稻子、PPT稻子和麦子制品
前期经验:周末家长带幼儿认识稻子与麦子
教学重点
知道芒种是收获的日子
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观察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教学设计
一、认识稻子和麦子
1、引出:这几天呀,农民伯伯很开心,他们种的庄稼都丰收了。请你们来说说现在有哪些丰收了?——稻子,各种豆子,棉花
2、欣赏图片:丰收的食物小结:很多庄稼丰收,有稻子。麦子棉花,真是个丰收的季节!
3、可是呀农民伯伯遇上了一个难题,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麦子,让我们来帮帮他吧。(分稻子和麦子)说说稻子和麦子有什么不同?(图片)——稻子长的弯弯的,象麦子长的直直的,象(稻穗和麦穗)
4、稻子和麦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小秘密?(脱粒后的稻子和麦子)——麦子有一根尖尖的,象针一样的(麦芒)——稻子头上有各小缺口、白色的麦子身上有一条裂缝。——稻子用来做米饭、米糕、稀饭,麦子用来做蛋糕、面包——稻子长在水田里,麦子长在旱田里。
小结:原来呀,稻子和麦子有这么多的小秘密,他们各有各的用处。
二、故事:稻子和麦子
1、稻子和麦子一个中国在水田里,一个重在旱田里,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一起来听一听。
2、原来呀,他们太调皮了经常打打闹闹。
三、小结:
再次巩固稻子和麦子的认识。(备注或反思)稻子和麦子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陌生,他们从来没有亲身体验过,在这次活动前,我们通过班里幼儿家长的配合,带孩子们去收割好的稻子,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发言也比较热烈。由于事前的实地观察、触摸使幼儿积累了很好的前期经验,对于稻子和麦子的基本特征比较了解,多数幼儿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剥开稻子和麦子的外壳,观察了稻子和麦子的内部特征,既培养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动,并让幼儿大胆的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小秘密,鼓励幼儿大胆的展示自己。因此,我觉得活动前的前期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对于他们来说,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接触和看到的,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讲,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明确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恶劳,处处依赖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表现出来的依赖性感到害羞。
2、引导学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自强自立信念。树立报国志向,培养回报社会的美好愿望和信念
3、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献身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强不息,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
由认识自强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教学方法:
情景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强
通过观看《20xx年国庆大阅兵》视频、图片,让学感知中国人民子弟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国防取得成就正是国家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强
通过学习教材内容:
(1)孙膑身残志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兵法的学习和研究,他对前途充满信心,就是在这个信心的鼓舞下,孙膑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终于消灭了庞涓,并最终写了《孙膑兵法》。
(2)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让学认识《史记》是伟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精神的结晶。
(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充分体现了徐悲鸿那自强自立的精神。
(4)“轮椅作家”张海迪,五岁时因患病,下身瘫痪,她却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用镜子看书的故事更充分说明荣誉的花环属于自强者。
让学生认识教材中人物的'自强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三、深层感悟
1、从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材,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欣赏歌曲《爱拼才会赢》
四、凝聚升华
让学生认识要自强自立,做生活的主人
1、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自强自立的一些表现。
2、说说自强自立的一些名言警句
3、做生活的强者,你准备从哪做起?
4、教师寄语:(要求同学们作到“五要”)
1)、要有为国家、为民族奉献青春年华的远大理想;
2)、要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3)、要有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才实学;
4)、要有文明守纪、严于律己的素质修养;
5)、要有敢于拼搏、勇于争先的竞争意识;
五、教学总结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文化。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罗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来概括,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
六、教学后感:
这节课学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也都很努力地学习着,从古代就有了许多自强自立的说法,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这种美德逐渐被我们遗落了,我们不但没有很好的秉承上一辈的传统,反而还有许多人忘了本,这次的班会正好提醒了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老一辈留下的传统,也正式的宣告了我们新学习态度的良好开端。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芒种的由来及习俗。
2.学生熟读芒种的诗词、谚语等,会背芒种儿歌。
3.让学生通过画小麦,认识农作物,了解农耕的过程。
4.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A4画纸,芒种(儿歌)。
2.学生准备:收集和“芒种”相关的资料,比如:由来、习俗、诗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共诵《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二、了解“芒种”的由来
1.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一般来讲是6月4号或者是6月6号到6月19或者是21号,“芒种”又称“忙种”是最忙的一个节气,既要收割小麦,又要种植水稻等其它的农作物。
2.PPT出示“小麦”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小麦的特点。
3.学生动手画一画小麦。
4.PPT给学生介绍小麦的种植过程。
5.师:芒种这个节气就是最忙的时刻,既要种植,又要收获。虽然劳动很辛苦,在芒种期间,却又一个很盛大的节日------端午节,请学生说一说每年端午节我们安康都有哪些庆祝活动?(相应出示龙舟赛、鸭子抢、包粽子、煮鸡蛋等图片)
三、有关芒种的.诗词及农谚。
1.全班分成六个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诗词及农谚。
2.学习反馈,请小组内收集诗词最多的一位同学,朗诵一首小组同学都喜欢的诗词。
一组:宋朝范成大《梅雨五绝》;二组:宋朝陆游《时雨》
3.师出示: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
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全班齐诵此诗。
四、有关芒种节气的习俗
PPT出示:
1.打泥巴仗
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谁身上泥巴最多的,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2.送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芒种这天将清洗过的梅子泡在白酒里一个月,饮用时需煮开。这个民俗与三国时典故“青梅煮酒论英雄”颇有渊源。
4.晒虾皮在这时候,沿海一带的渔民即忙于晒毛虾。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
五、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芒种,下面我们用一首儿歌来进一步了解“芒种”。
芒种最忙,收麦种粮。
天热多雨,佳节端阳。
早起运动,心神舒畅。
多吃蔬菜,清热滋阳。
教学延伸:
1.每位同学背诵一首自己收集的“芒种”的诗词,背诵三个和“芒种”有关的谚语。
2.办一期“芒种”的手抄报。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7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xxx,今天,我与大家分享关于芒种节气的知识和感悟。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它代表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预示着稻谷、麦子等作物即将迎来丰收的季节。
芒种时节,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田野里,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翠绿的稻田波光粼粼,仿佛是大自然绘制的一幅美丽画卷。这个时节,农民们忙碌于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为了秋天的丰收而挥洒汗水。
芒种不仅是一个关于农事活动的节气,更是一个蕴含着深刻文化内涵的节气。它告诉我们,要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背后都蕴含着农民们的辛勤付出。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珍惜每一粒粮食,不浪费食物。
同时,芒种也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个时节,我们要注意防暑降温,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环境保护,减少污染,让大自然更加美丽宜居。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芒种节气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农业知识,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种植技术,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体验农事活动的艰辛和乐趣,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最后,我想借用一句古诗来结束我的演讲:“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让我们在芒种时节,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每一份劳动,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以及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2、能用手工的形式制作“麦子”、“青梅”,感受芒种时的节气特点。
教学准备
1、环境准备:一株干树枝(或在空瓶里装上几根树枝)、一块覆盖有土壤的区域(或在几个空花盆里装上泥土),供幼儿插“青梅”、“麦子”时使用。
2、课件准备:“麦田”图片;《忙碌的芒种》故事视频;“成熟的.麦子”图片;“青梅”组图;“麦子和青梅”组图;“手工作品”组图。
3、材料准备:吸管、黏土、卡纸、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出示图片“麦田”,导入主题。
——看看这是什么?(麦子)
——麦子是什么颜色的呢?
——金灿灿的麦子成熟了吗?
播放故事视频《忙碌的芒种-1》并出示图片“成熟的麦子”,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及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
——我们一起跟着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到麦田里找找答案吧。
1.播放故事视频第一段并出示图片“成熟的麦子”,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
(教师可出示实物麦子,供幼儿观察。)
——金灿灿的麦子成熟了吗?
——爸爸告诉奇奇和妙妙麦子是什么时候成熟的?
——成熟麦子的籽粒/麦秆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芒种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到了,麦子就成熟了。成熟麦子的籽粒鼓鼓的、硬硬的,饱满的麦穗压弯了麦秆。
2.播放故事视频第二段,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
——叔叔阿姨们在做什么?
——为什么芒种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叔叔阿姨们可以慢慢收麦子吗?为什么?
——如果麦子泡在雨水里会怎么样呢?
小结:芒种时,人们要忙着收麦子、播种新的农作物,这是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节。这个时节,天气炎热多雨,如果不赶在下雨前收完麦子,麦子泡在雨水里容易发霉,影响丰收。
播放故事视频《忙碌的芒种-2》并出示组图“青梅”,引导幼儿认识青梅,了解芒种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奇奇和妙妙帮助叔叔阿姨们收麦子,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一起再来看一看吧。
1.播放故事视频并出示组图“青梅-1”,引导幼儿了解芒种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爸爸在收麦子时想喝什么?(青梅酒)
——为什么要煮青梅呢?
——除了青梅酒,还可以把青梅做成什么?(青梅汤)
小结:芒种时,南方有煮青梅的习俗。这时候的青梅虽然成熟了,但味道酸酸的,并不好吃,所以人们会煮青梅,把它做成好喝的'青梅酒或青梅汤。
2.出示图片“青梅-2”,引导幼儿认识青梅。
——新鲜的青梅长什么样呢?一起来看看吧。
——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绿色的,圆圆的)
小结:芒种时,青梅树上结满青梅,新鲜的青梅是绿绿的、圆圆的。
出示组图“麦子和青梅”、“手工作品”并发放手工材料,鼓励幼儿制作“麦子”和“青梅”,感受芒种的节气特点。
——芒种就快要到了,我们一起来让“麦田”里长出“麦子”,让“青梅树”结出“青梅”吧。
1.根据幼儿意愿,将其分为2组,一组制作青梅,一组制作麦子。
2.出示手工材料及组图“麦子和青梅”、“手工作品”,引导幼儿了解“麦子”与“青梅”的制作方法。
(1)出示手工材料。
——看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2)出示图片“麦子和青梅-麦子”、“手工作品-麦子”,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制作方法。
——麦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什么材料会像麦秆一样弯弯地垂下来?
——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金灿灿的麦穗?怎么做能让麦穗看起来饱满呢?
(3)出示图片“麦子和青梅-青梅”、“手工作品-青梅”,引导幼儿了解“青梅”的制作方法。
——青梅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3.发放手工材料,幼儿分组自制,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建议:对于制作较快的幼儿,教师可鼓励其继续制作另一种手工。
4.请幼儿将制作好的“麦子”和“青梅”布置在环境中。
温馨提示: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环节4延伸至区域活动;或将本活动分2次活动开展,第一次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和煮青梅的节气习俗,第二次活动进行手工制作。
教学延伸:
1、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吸管、橡皮泥等手工材料,鼓励幼儿继续制作“麦子”和“青梅”。
2、日常活动
芒种前后,园所可提前制作青梅汤,与幼儿共同品尝。
3、家园共育
1)有条件的家长可带领幼儿到麦田拾穗,切身体验芒种麦收的喜悦。
2)有条件的家长可带领幼儿摘青梅、赏合欢花,感受芒种时合欢花开、青梅成熟的节气特点。
3)请家长与幼儿共同聆听宝宝巴士故事《二十四节气:忙忙忙,农民伯伯最忙碌》,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芒种的节气特点。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9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和集体共同过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二、活动准备
1、让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
2、有关制作的各种材料:
粽子——粽叶、糯米、线等。
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3、有关的图片、艾草和菖蒲。
三、活动过程
(一)讲看看:
要求:交流幼儿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内容。
(二)导语:
1、(在门上悬挂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菖蒲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菖蒲是端午节的习俗)
2、那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每家人将钟馗像悬挂在门上,可以镇宅驱邪,保佑一家平安。
(2)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3)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5)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黄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
(6)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7)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竖鸡蛋、画彩蛋:人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将鸡蛋竖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10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xx班的小朋友xxx,很荣幸今天能在国旗下讲话!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芒种时节播下希望的小种子》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今天是24节气中的芒种,“芒”是指有芒的农作物,比如大麦、小麦。“种”是指播种。小朋友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忙着播种”的意思。随着它的到来,天气慢慢就会变得炎热,农民伯伯们要开始忙绿的田间生活了!
芒种是喜悦的时节!
在古代,芒种这一天有很多民俗活动,比如送花神,煮青梅酒,打泥巴仗等活动。
芒种是繁忙的时节!
耕种的过程,一定是辛苦的,但就像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一样,只有刻苦学习,付出努力才会有收获。
芒种是劳动的时节!
今年的芒种,让我忍不住想起袁隆平爷爷。他的一生都在为了让世界人民不再饿肚子而奋斗。他曾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们国家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在芒种这个又忙又美的时节里,袁爷爷此时或许在天上看着忙碌的农田,美丽的庄稼,也露出欣慰的微笑了吧!
芒种时节,是播下希望种子的时节。谢谢老师们,在幼儿园为我们播撒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我们一定会通过今后努力的学习,成为像袁隆平爷爷一样,对祖国有贡献的人!让今天得这颗小种子发芽、开花,结出收获希望的果实!
谢谢大家!我的讲话结束了!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1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xx班的xxx,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个特别的节气——芒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我们农耕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它通常出现在每年的6月初,标志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你们知道“芒种”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其实,“芒”指的是稻、麦等谷物类作物上面的细长的芒,“种”则是播种的意思。所以,“芒种”就表示着这个时节是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的好时机。
在芒种时节,我们的大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田野里,农民伯伯们正忙碌着插秧、播种,他们辛勤的汗水将浇灌出秋天的丰收。这个时节,也是各种昆虫最活跃的时候,它们忙着觅食、繁衍后代,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到田间的劳作中,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体验芒种节气的魅力。比如,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种种花草,感受植物生长的喜悦;我们可以多阅读关于农耕文化的书籍,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勤劳;我们还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农谚,如“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感受节气的变化和农事活动的紧密关系。
同时,芒种也是一个提醒我们要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节气。我们要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是农民伯伯们辛勤劳作的成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不浪费粮食,珍惜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同学们,让我们在芒种这个节气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学习农耕文化的精髓,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12
设计意图
“趣玩二十四节气”课程的内容选择,遵循适宜性、整体性、游戏性三原则。摒弃大而空地堆砌节气知识,精心选取每个节气最重要的物候特点、节气习俗等,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节气故事视频、民俗体验、游戏探究,带领幼儿真正走进节气文化。
节气“芒种”的集中活动选取了芒种最重要的节气特点:芒种麦熟,农事特点:雨前收麦,和节气习俗:煮青梅。通过奇妙和爸爸游麦田的节气故事《忙碌的芒种》,节气实拍图片“麦子”、“青梅”等,手工创意制作“麦子与青梅”,带领幼儿充分感知和体验芒种的节气文化,真正做到活动有价值,孩子有收获。
活动目标
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以及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能用手工的形式制作“麦子”、“青梅”,感受芒种时的节气特点。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一株干树枝(或在空瓶里装上几根树枝)、一块覆盖有土壤的区域(或在几个空花盆里装上泥土),供幼儿插“青梅”、“麦子”时使用。
课件准备:“麦田”图片;《忙碌的芒种》故事视频;“成熟的.麦子”图片;“青梅”组图;“麦子和青梅”组图;“手工作品”组图。
材料准备:吸管、黏土、卡纸、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麦田”,导入主题。
——看看这是什么?(麦子)
——麦子是什么颜色的呢?
——金灿灿的麦子成熟了吗?
播放故事视频《忙碌的芒种-1》并出示图片“成熟的麦子”,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及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
——我们一起跟着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到麦田里找找答案吧。
1.播放故事视频第一段并出示图片“成熟的麦子”,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
(教师可出示实物麦子,供幼儿观察。)
——金灿灿的麦子成熟了吗?
——爸爸告诉奇奇和妙妙麦子是什么时候成熟的?
——成熟麦子的籽粒/麦秆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芒种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到了,麦子就成熟了。成熟麦子的籽粒鼓鼓的、硬硬的,饱满的麦穗压弯了麦秆。
2.播放故事视频第二段,引导幼儿了解芒种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
——叔叔阿姨们在做什么?
——为什么芒种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叔叔阿姨们可以慢慢收麦子吗?为什么?
——如果麦子泡在雨水里会怎么样呢?
小结:芒种时,人们要忙着收麦子、播种新的农作物,这是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节。这个时节,天气炎热多雨,如果不赶在下雨前收完麦子,麦子泡在雨水里容易发霉,影响丰收。
播放故事视频《忙碌的芒种-2》并出示组图“青梅”,引导幼儿认识青梅,了解芒种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奇奇和妙妙帮助叔叔阿姨们收麦子,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一起再来看一看吧。
1.播放故事视频并出示组图“青梅-1”,引导幼儿了解芒种煮青梅的节气习俗。
——爸爸在收麦子时想喝什么?(青梅酒)
——为什么要煮青梅呢?
——除了青梅酒,还可以把青梅做成什么?(青梅汤)
小结:芒种时,南方有煮青梅的习俗。这时候的青梅虽然成熟了,但味道酸酸的,并不好吃,所以人们会煮青梅,把它做成好喝的青梅酒或青梅汤。
2.出示图片“青梅-2”,引导幼儿认识青梅。
——新鲜的青梅长什么样呢?一起来看看吧。
——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绿色的,圆圆的)
小结:芒种时,青梅树上结满青梅,新鲜的青梅是绿绿的、圆圆的。
出示组图“麦子和青梅”、“手工作品”并发放手工材料,鼓励幼儿制作“麦子”和“青梅”,感受芒种的节气特点。
——芒种就快要到了,我们一起来让“麦田”里长出“麦子”,让“青梅树”结出“青梅”吧。
1.根据幼儿意愿,将其分为2组,一组制作青梅,一组制作麦子。
2.出示手工材料及组图“麦子和青梅”、“手工作品”,引导幼儿了解“麦子”与“青梅”的制作方法。
(1)出示手工材料。
——看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2)出示图片“麦子和青梅-麦子”、“手工作品-麦子”,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制作方法。
——麦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什么材料会像麦秆一样弯弯地垂下来?
——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金灿灿的麦穗?怎么做能让麦穗看起来饱满呢?
(3)出示图片“麦子和青梅-青梅”、“手工作品-青梅”,引导幼儿了解“青梅”的制作方法。
——青梅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3.发放手工材料,幼儿分组自制,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建议:对于制作较快的幼儿,教师可鼓励其继续制作另一种手工。
4.请幼儿将制作好的“麦子”和“青梅”布置在环境中。
温馨提示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环节4延伸至区域活动;或将本活动分2次活动开展,第一次了解芒种麦熟的节气特点、雨前收麦的农事特点和煮青梅的节气习俗,第二次活动进行手工制作。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吸管、橡皮泥等手工材料,鼓励幼儿继续制作“麦子”和“青梅”。
日常活动
芒种前后,园所可提前制作青梅汤,与幼儿共同品尝。
家园共育
1.有条件的家长可带领幼儿到麦田拾穗,切身体验芒种麦收的喜悦。
2.有条件的家长可带领幼儿摘青梅、赏合欢花,感受芒种时合欢花开、青梅成熟的节气特点。
3.请家长与幼儿共同聆听宝宝巴士故事《二十四节气:忙忙忙,农民伯伯最忙碌》,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芒种的节气特点。
附【小知识】
芒种
一、芒种节气简介
芒种,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时间点在6月5日-7日之间。“芒种”是指大麦、小麦等有芒的作物成熟了,而谷类夏播作物可以播种了,忙收又忙种,农民进入一年中最忙的时期。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事播种以这一节气为界,过了芒种,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因此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说法。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此时南方适宜插秧种稻;而北方正是麦子收获之时,要赶在芒种下雨前将麦子收完,否则下雨后麦子倒在田里,容易发霉、发芽,影响收成。
二、芒种物候特点
(一)芒种三候
一候“螳螂生”,是指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阴而破壳生出小螳螂;二候“(jú)始鸣”,是指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感阴而鸣;三候“反舌无声”,是指能够学习其它鸟类鸣叫的反舌鸟,因感阴而停止了鸣叫。
(二)芒种其他物候
-
原始人小编精心推荐:
- 芒种节气主题墙 | 芒种节气主题活动小结 | 幼儿园芒种节气主题活动方案 | 芒种节气的活动 |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合欢花开。芒种时,合欢树开花了,绿油油的叶子上开满粉红色的花朵。它的叶子会在白天张开,夜里合拢,进入睡眠状态;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避免受到暴风雨的摧残。
三、芒种节气习俗
芒种的节气习俗包括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梅。
1.送花神。芒种时节,春天绽放的花朵已经凋谢,荫浓叶厚的盛夏即将来临。民间旧时有“送花神”的习俗,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安苗。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并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平安顺遂。
3.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4.煮青梅。在南方,芒种时节有煮青梅的习俗。每年的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新鲜的梅子味道酸涩,需要加工后才好吃,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13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山的有关资料。
2、过程与方法:背诵有关黄山的诗歌,了解黄山的文化底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
出示黄山的有关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黄山的美,导入新课。
二、自学生疑。
1、学生阅读李白的《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和郑震的《晓看黄山》,划出疑难语句。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疑难
3、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并提出疑问。
4、讨论探究:
哪些诗句写了黄山的自然风光?你能描绘一下吗?
三、合作探究,探究明理
(一)介绍黄山的情况
1、地理概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要游览的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它在黄山市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黄山市管辖。
2、名称由来: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
3、特色介绍:
黄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这里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黄山奇峰到底有多少,还没有一个确切数字。历史上先后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选《黄山志》。这80多座山峰的高绝大多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莲花峰最高(1864米),光明顶次之(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29.5米),这三大峰和风姿独秀始信峰(1683米)。
黄山有“四绝”,排在第一的当是奇松。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黄山到处都生长着松树,它们长峰顶,长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其次是,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从总体来说,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个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团结松等等。它们是黄山奇松的代表。
怪石,是构成黄山胜景的又一“绝”。在黄山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形怪异的岩石,这些怪石的模样儿千差万别,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在121处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飞来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猴子观海”、“仙人晒靴”、“蓬莱三岛”、“金鸡叫天门”等。
再说云海。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大约就是这个缘故,黄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黄海”。这可不是妄称,是有历史为证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学家叫潘之恒,在黄山住了几十年,写了一部60卷的大部头书--黄山山志,书名就叫《黄海》。黄山的一些景区、宾馆和众多景观的命名,都同这个特殊的“海”有关联,有些景观若在云海中观赏,就会显得更加真切,韵味也更足了。这些也都证明,“黄海”这个名字是名副其实的。
最后,介绍一下温泉。我们常讲的和游览的温泉是前山的黄山宾馆温泉,古时候又叫汤泉,从紫石峰涌出。用它命名的温泉景区,是进入黄山南大门后最先到达的景区。温泉水量充足,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质良好,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对皮肤病,风湿病和消化系统的疾病,确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只能浴,不能饮;过云说它可以饮用,是不科学的。
除了“四绝”之外,黄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壮观和奇丽的。
黄山,山高陂陡,溪流从高山峡谷中奔涌出来,从陡谷悬岩上飞落下来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就是黄山温存的生动写照。黄山瀑布很多,最壮观的有“九龙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黄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黄山确实是一个旅游、避暑、赏雪的绝好去处。
(二)品味体会:
阅读课本中有关黄山的诗歌,进一步体会黄山的美及文化内涵。
四、拓展延伸:
1、你是否去过黄山?谈谈你对黄山的感受。
2、简述黄山四绝。
3、写一篇游记。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14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xxx,今天,我与大家分享关于芒种节气的知识和感悟。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它代表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预示着稻谷、麦子等作物即将迎来丰收的季节。
芒种时节,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田野里,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翠绿的稻田波光粼粼,仿佛是大自然绘制的一幅美丽画卷。这个时节,农民们忙碌于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为了秋天的丰收而挥洒汗水。
芒种不仅是一个关于农事活动的节气,更是一个蕴含着深刻文化内涵的节气。它告诉我们,要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背后都蕴含着农民们的辛勤付出。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珍惜每一粒粮食,不浪费食物。
同时,芒种也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个时节,我们要注意防暑降温,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环境保护,减少污染,让大自然更加美丽宜居。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弘扬芒种节气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农业知识,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种植技术,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体验农事活动的艰辛和乐趣,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最后,我想借用一句古诗来结束我的演讲:“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让我们在芒种时节,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每一份劳动,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15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华武术的风格、作用,对中华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根据图示大胆探究马步、弓步、掌、拳等武术动作,会用动作表现音乐的特点。
3.萌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武术动作。
2.教师教学资源《中国功夫》(音频、视频);武术动作图示;北京奥运会、春晚节目中有关武术的视频。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歌曲《中国功夫》,感受音乐强悍、有力的气势。
提问:这首歌曲,听起来怎么样?你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对歌曲的感受?请幼儿用动作自由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2.幼儿自主探究武术动作,感受中华武术的风格。
提问:为什么大家喜欢中国功夫?武术有什么用?
小结:中国功夫可以帮我们强身健体,还可以用来保护自己。武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武术动作变幻多端、刚劲有力,用武术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是最合适的。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当中,孩子们的表现很积极,而且兴趣较浓,和老师的互动很好,目标基本完成。但由于人数较多,在活动中的常规较乱,有个别幼儿出现捣乱的现象,在以后的活动中,应在组织活动的常规养成和纪律性方面加强教育。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16
活动目标:
1.了解麦子的生活过程,认识小麦食品。
2.简单了解几种麦秆工艺品。
3.感知农民劳动的辛苦,知道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小麦的生长过程》课件,麦秆工艺品。
2.成熟的一麦一捆,麦粒许多
3.麦粉制食品多种,面板,发酵好的面团。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谜语导入:
1.师:宝贝们,你们猜过谜语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猜谜语,好吗?
秋天撒下粒粒种,冬天苗儿雪里藏,春天返青节节长,夏天成熟翻金浪。
2.师引导幼儿猜出谜语
二:出示实物,介绍小麦:
1.师: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特征和组成部分:根、茎、叶的形状。
①小麦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长的,细细的)
②小麦的根是什么样的?(须根)
③小麦的茎是什么形状的?(茎也叫麦秸,它一节一节的,空心的,摸起来很光滑)
④小麦的叶是什么形状的?(细长的)
⑤茎的顶端长的.什么?(长着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
2.让幼儿了解小麦从播种到丰收的整个过程。
①利用课件讲解:
(这是小麦种子,秋天的时候,农民伯伯把小麦种种在地里。小麦种发芽长出幼苗,冬天来了,雪下得很大,小麦藏在雪里睡了整整一个冬天。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小麦长得绿油油的,慢慢长大拔节,再慢慢地抽穗。到了夏天,小麦慢慢地变黄了,成熟了,农民伯伯开始收割。)
播种→麦苗→拔节→抽穗→成熟→收割
②幼儿动手操作小麦从播种到丰收的整个过程课件,巩固小麦的生长过程。
③农民伯伯种下种子以后还要做的`动作:
浇水→施肥→锄草→打农药→收割
④观察图片;
(1)告诉幼儿从前的时候科技不发达,农民是用镰刀割小麦,然后摊在马路上,把麦粒从麦秸上脱下来。
(2)放收割机割麦的画面,告诉幼儿现在科技发达了,人民用收割机割麦子,方便快捷。
三: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师:农民伯伯收下的小麦都去哪里了?(淘洗,晒干,去小麦加工厂把麦粒磨成面粉,然后制作各种食品)
1.出示各种麦粉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些都是麦粉做的。(馒头、方便面、包子、煎饼、各种点心)
2.大家一起尝尝各种小麦食品。
3.出示图片及麦秆工艺品单了解几种麦子麦秆工艺品。
4.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各种小面食:如小面头,小花卷,小包子等,并把各种制作好的各种面食作品收集起来,等下课后送至伙房蒸熟,和其他班的小朋友分享。
四:在《悯农》的古诗中,告诉幼儿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萌发让幼儿爱惜粮食的感情,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不剩饭,不掉饭粒,不挑食的好习惯。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17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人们在此时会忙碌地耕种,故民间也称其为“忙种”。儿童们将在本节课中一起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亲身动手实践,体验芒种的“忙碌”。
一、教学目标
(一)帮助儿童了解芒种的地理知识特点;
(二)与儿童一起赏析有关芒种的经典古诗:《时雨》;
(三)带领儿童了解芒种时典型的农事活动;
(四)引领儿童学习芒种的代表传统民俗活动。
二、教学内容
(一)地理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有感受到最近下雨越来越频繁了吗?那是因为我们即将进入多雨的梅雨季节了。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我们就来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一个典型的反映农业耕种的节气。除了中国最北边的地区和高原,大部分地区都已经真正进入夏季了,随着气温的显著升高,我们可以直接体验到初夏的炎热。小朋友都知道上海处在哪里吗?没错,那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梅雨季的缘故,日照时数有所减少,雨量明显增加,导致空气湿度较大,所以小朋友们是不是经常会感觉又闷又热的呀?不要担心,请小朋友们跟随本节课的脚步,一定会收获夏日的第一份清凉。
(二)文学知识
北京今年2月举办了一件大事,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老师是什么啊?对的就是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巧妙地运用了二十四节气进行倒数,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注意到芒种时出现的诗句呢?“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时雨》,交代了芒种时节的美食,描绘了家家户户吃着麦粒和豆煮的饭,处处都飘荡着采菱女采菱的歌声的忙碌又祥和的场景。文字短小精焊,清新自然,却写出了节气时令、物候现象,而且突出地渲染了田家插秧、采菱时的繁忙与欢畅。不仅只有这两句描写芒种哦,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时雨》(节选)吧!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一、二句:应时的雨水在芒种时节纷纷而至,田野里处处都有农人在忙着插秧。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大忙情景。芒种,正是从起起伏伏的劳动身影里开始的。
五、六句:我已经渐渐衰老成了不耕作的农人,从早到晚在竹床上打发时间。这两句交代了芒种时节的自己,已经衰老懈怠,很多时光只能在竹床上度过。在宋代南方,睡竹床也是一种“乘凉”的方式,在当时是农人们的消暑神器。陆游躺在竹床上,一方面说自己年迈,同时也说明芒种时节的天气已经炎热起来。
七、八句:白发变短一天天减少无法束发,却还是喜爱眼前夏雨送来的阵阵清凉。这两句交代了芒种的天气。老去的诗人,并没有颓废不振,相反,当他看到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和藤架,在雨中散发着幽香,精神为之一振。眼前的自然、静谧,将原本忙碌的芒种节气驱散开去。经过这样的描绘,一切雨后的生灵,仿佛都变得更加可爱。
(三)农事活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事活动是国人生存根本。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芒种是农事最为繁忙的节气之一。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成熟,等待收割;春天种下的棉花等作物进入生长高峰,需要大量水和肥料;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也需要播种,所以芒种也被称为“忙种”。各种夏播作物大多以芒种为界,凡在芒种以前种植的成活率高、长得快,而过了芒种时节,农作物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会越来越低。此时,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江西地区“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地区“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收、种、管交叉,全国各地一片农忙景象。
(四)芒种传统
1.送花神:芒种时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安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篇18
活动主题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大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农历五月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3、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重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难点);
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活动准备:
1、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袋,咸蛋,粽子
2、图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字卡
活动过程:
导入:播放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出场--乘火车(进站)
一、开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游戏——《手指歌》
二、基础部分
1、谈话导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呢?(粽子),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欢吃哪一种粽子?
(2)你们知不知道人们在什么节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吗?(幼儿讨论后,教师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节)
2、欣赏故事(要求幼儿安静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3、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1)农历五月五是什么节?
(2)你们知道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
(3)为什么这个节日要吃粽子?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等。
4、拓展延伸
(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爱国情感)
(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黄、系彩色丝线的图片,了解其用途。(幼儿讨论)
师: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习俗吗?(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
师: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幼儿边说边观看图片,说出来给幼儿展示相应的`实物。(虚实结合,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五索象征五条龙,民间传说能降服鬼怪。
向幼儿介绍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的含义: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们把米装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给他吃,后来人们怕蛟龙吃米,就用粽叶把米包起来,缠上蛟龙最怕的五彩线。
还有一种传说:古代有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设立了"端午节"。"吃粽子"本义是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而不去伤害屈原的遗体;"赛龙舟"相传是为了捞救屈原;香包用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线制作,里面装有芳香的药物,寓意是祛毒长命。
三、学习儿歌
1、欣赏儿歌
2、跟读儿歌
3、朗读儿歌(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
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四、游戏部分——萝卜蹲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字宝宝做出蹲下的动作五、活动结束(播放背景音乐,游戏退场)
师:端午节的习俗还有许许多多,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吗?假设今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也来庆祝一下吧。你们想按哪种习俗过端午节?
师: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带领幼儿玩赛龙舟游戏走出活动室(通过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欣赏故事、玩游戏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
为了您方便浏览更多的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网内容,请访问传统节气芒种主题班会
本文来源:http://www.ysr5.com/y/5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