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年味作文(推荐十五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征文吧,征文一般都具有精彩的开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写征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年味的征文(通用1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年味作文 篇1
家乡的年味永远是最特别的,对于我来说,新年就是有漂亮衣服穿,有吃不完的零食,还有压岁钱!
今天是除夕,一大早爸爸妈妈准备了满满一后备箱的东西,咱们去奶奶家过年了,大街上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红红火火的!到处传来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今天我心里美滋滋的,穿上喜欢的'新衣服,妈妈还特意给我梳一个漂亮的发型,终于到奶奶家了!
奶奶老早跑出来迎接我们,满脸慈祥的笑容!我扑进奶奶的怀里,笑着向奶奶讨红包!一拿到红包我就回到自己的小房间,开开心心数压岁钱!奶奶笑着骂我是小没良心的!妈妈她们忙着准备午饭,孩子们呢当然是开开心心的看电视!心里想要是天天都能过年就好了!
午饭后,大家商量年 夜 饭吃火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姑父,大家坐在院子里聊天晒太阳,我和哥哥,姐姐去买对联!每年我们总是各抒己见,最后买上三幅回家让大人们挑,今年我们商量以平安、健康为主题,终于意见统一,选上了一幅大家都满意的!
夕阳西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鞭炮声此起彼伏,绚丽多彩的烟火给整个天空披上了彩色的外衣!一大桌的鸡鸭鱼肉、青菜水果!加上外面美丽的烟火这就是年味,偶尔哥哥姐姐还会讲上几个生动的故事,一家人团团圆圆的,真是幸福!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新年新气象,来年更加努力,取得好成绩!
家乡年味作文 篇2
记忆总喜欢把过去的事情在无意间美化,已经过了多少个春节,每一次节日里的不悦与烦闷总是被悄无声息地忽略,每当回想起过去的春节,内心总忽地充满了一股温存又祥和的感觉。春节,小时候充满的都是烟花炮竹点燃之后残留的硝烟的气味。那时候还没有因为污染要去禁止放烟花。我小时候和小伙伴可算是摸透了对门小商店所有的烟花种类。当然,有些比较猛烈的,妹妹是不敢去点的,总觉得下一秒它就会“咻”的一下炸到她新买的棉衣上面,所以隔得稍微远些,所以就得是我去点燃那些烟花,然后让其绚烂我和我妹妹的整个长夜。不过现在不准放了,好过已经是大孩子了,也不是特别舍不得,毕竟最美好的时光已经被我深深地镌刻在脑海。春节,小时候最为之惊叹的就是年夜饭时那满满一桌子,我都不知道家里面有那么多盘子,到开饭的时候,我就望着那一桌子菜感叹中国劳动人民的`力量,想想,此时此刻,每一个家庭里,都吃着年夜饭,桌子上是平日无法想象的丰富和美味。这么想就觉着还好不是天天过年,不然每天吃那么一桌子菜,喝那么多酒,说那么多祝福的话。那真的应付不来。尽管接下来几天都只能吃剩菜了,但是不管怎样过年还是很开心,桌子上的鱼,说是年年有余之意。我就觉得国人真的是一个淳朴又善良的民族,也只有这样的善良与淳朴,才会把对来年的愿望放到桌上的鱼儿身上去。
春节,小时候最为期待的是拜年时那接踵而至的红包哦,“哎呀,婶婶不行不行我不能要,祝您新年快乐,您的心意我知道了,这红包真的不能要。”“哎,你这孩子,考上了高中怎么可能婶婶连个红包也不给吧,收下吧孩子,来年了好好学习”“那好吧,谢谢婶婶”这样的桥段在中国大地上每天春节要上演多少次呢?人们却依旧乐此不疲。红包包好一个个祝福,在人们间传递,将春节的韵味渗透到底。不过我小时候的红包……都怪我太相信我的爸爸妈妈。春节,压箱底的一件事是什么?哦,对了,春节联欢晚会。虽说对春晚的评价确实有待争议,不过人民群众依然热情高涨。那也难怪,那个时间段打开电视,似乎每个台都是演的这个。守夜对我来说从来都是小事,家里的大人倒是没我们小孩子这么精神,困了就去睡觉,说实在的,在那天晚上要真的睡个好觉也不大可能,凌晨将近时,不知是哪家忍不住了,先放了烟花,随后,世界就此开始盛宴,夜空从那时起几乎无暇熄灭,一朵朵漂亮的,炫目的,张狂的烟花盛开。巨大的爆炸声交叠,我在一片混乱中中对我妹妹喊道“新年快乐!”我觉得她应该根本就听不到,因为我也听不到我自己说话。不过,还是,新年快乐。
家乡年味作文 篇3
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与别处相比有自己的不同之处。
大年初一,很多地方都是大鱼大肉,我们这就不同了。大年初一早上六点,村里每个人必须到村里辈分最大的祖爷爷家的院子里吃素面条和"发财菜"。所谓"发财菜",其实就是木耳,这还不能买,必须由村里人在枯枝断木上亲自摘来。
据说有这么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大年初一,村里来了一个乞丐,可谁都不肯给他东西吃。直到中午,他也没有讨到任何东西。村里的人认为,大年初一把自己的`东西给了别人,财气和好运就都给别人了。就在乞丐失望地准备离开时,有一个家境不怎么样的孕妇大方地给了他一碗素木耳面条。乞丐吃下素面感激地说:"你不嫌弃我是一个乞丐,把自己家的早饭给我吃,相当于一年的财运都给了我。"临走前,乞丐对孕妇说:"我把好运还给你,你肚子里的小孩,长大以后必定成状元。"说完,乞丐一下子就不见了。原来,乞丐是一个神仙。后来,这户人家慢慢地富裕起来,小孩长大以后果真中了状元。从此,为了求得来年好运,家家户户都会在春节的前一天上山采"发财菜",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必须到村里辈分最.大的祖爷爷家里去吃素面,祈求神仙赐福。
初一中午,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一大盘果点,里面装着糖果、花生、豆子由小孩子端到祠堂门口的大桌上,然后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开开心心举起杯子,吃着果子,天南海北地畅所欲言。平常大部分劳动力在外面打工,只有春节全村男女老少才聚在一起,在祠堂门口品尝果点。这是为了更好地让祠堂里的祖先看到大家,更重要的是告诉在座每一位: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是幸福,还是多么不如意,你永远是这个村里的一分子,这个村永远是你的家
初七早上,家家户户都会在七点钟左右起床,煮上一锅"七宝粥"当早饭。什么叫"七宝粥"呢?它主要是用大米、豆子、瘦肉、芋头、豆腐、芹菜叶和自己家里做的米果七种东西熬成。而且"七宝粥"必须在早上八点钟左右吃完。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按我们这里的规矩:从大年初一到初六,家家户户都不会出外做工,再多的事情都必须放下,等到大年初七才会开工。在开工前,吃上几碗营养丰富的"七宝粥",干活就会特别有劲,一定能顺心顺意,事半功倍。
到了正月十五,就像轮值日一样,每年都会选择一户院子较大的人家,摆上几桌台子,叫上七八个人一起来包汤圆。汤圆是用雪白的糯米做成的,有绿豆馅儿,有豆沙馅儿,一个个揉得滚圆滚圆的。大家边包边煮,每一个碗里都有四到六颗汤圆。四颗代表四季平安,五颗代表五谷丰登,六颗代表六六大顺。吃汤网时,老人必须先吃,等老人们吃完碗里的汤圆,其他人才能动手。吃了汤圆,意味着大家都可以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家乡的春节真是别有特色,欢迎你们亲自来感受一下我的家乡春节习俗!
家乡年味作文 篇4
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又要如约而至,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深深地感觉到一股浓浓的年味。年开始了倒计时。说了这么久的年味,那到底什么是年味呢?就让我来说说我的理解吧。
年味是大家吃着团圆饭时的喜悦气氛,过年了,在外打拼的人们也回到了自己离别已久的家,与自己的.家人同桌共庆。
年味是张贴在家家户户门上的“福”字,说起这个“福”字,还真是有意思呢,它是倒着的,小时候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就傻乎乎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福’字要倒过来啊?多不吉利啊!"被妈妈一阵冷嘲热讽后,她笑着回答说:“‘福’字倒过来是指‘福到了’,可不是不吉利哦。”我一点即通,不过,看着妈妈得意洋洋的,我还是深深地鄙视她。
年味是那绽放在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烟花,那展开的烟花正如那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那一刻,人生仿佛不在复杂,变得很简单,那就是团聚。
还有一种我觉得特重要,少了它年就过得没意思,那就是“压岁钱”,每次从大人的手中接过红票子时,心里都万分激动,但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每次拿到压岁钱还不到一分钟,就被爸妈无情的拿走,你说他们,他们会淡定的回一句:“养你不要钱吗?”我瞬间没了脾气,心里想:我不要你们养了,把钱还给我,呜呜。
我爱过年,也爱过年那喜气洋洋的气氛!
家乡年味作文 篇5
新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当快过年时,全国各地的人都赶回老家,陪着亲人过年。
年的味道是多样的,它是噼里啪啦的烟花味,它是装在口袋里的糖果味,它也是锅里热气腾腾的饺子味。年的味道是热闹的,亦是浓浓的家乡味。
我的家乡在河南,每年我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去过年。我们一回到老家,就忙坏了爷爷奶奶。爷爷忙着杀鸡,奶奶忙着蒸馒头。爸爸妈妈也帮忙打扫卫生,帮忙洗菜烧饭。我和小伙伴一起点燃儿童鞭炮,非常热闹。
大年三十的晚上,奶奶烧了很多菜,有卤牛肉、红烧排骨、菠菜拌猪肝等,我都很喜欢吃。我们一大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一起说说笑笑。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晚上八点了,春晚要开始了,爷爷奶奶是春晚的忠实粉丝。爸爸妈妈陪他们看春晚,我就和堂弟在院子里燃放烟花。一朵朵美丽的礼花在天空中闪烁、爆炸,像一阵阵流星雨洒落人间,我们在院子里欢呼着,跳跃着。
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被妈妈叫起床了。这天早晨要吃饺子,饺子的.形状如同元宝,寓意是招财进宝。吃完饭后,就开始拜年了,我先给爷爷奶奶拜年:“祝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奶奶都乐开了花,给了我一个红包。我又给爸爸妈妈拜年:“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妈妈一边给我红包一边说:“也祝你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我笑着说:“我一定会努力的。”接着我们又去给村子里其他长辈去拜年了。
这就是我们的年,红红火火中国年。
家乡年味作文 篇6
年味是一桌丰盛的年 夜 饭,年味是家中红红火火的布置,年味还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欢乐的游戏。而我却认为,年味是大家在布置美丽的家时愉快的过程。
马上就要过年了!大家听到消息后,马上热火朝天地忙起来。有的在拖地,把地板都拖得闪闪发亮;有的在试新衣服;有的在准备出去,买东西布置家中。我和爸爸去了超市里买东西。
我们来到了大润发超市。那儿什么都有,有卖文具的,有卖食品的,有卖菜的,当然还有卖过年用品的。我和爸爸走到对联前。“爸爸,你看,这个多吉利呀!”我说道。爸爸走上前一看,说:“五福临门,真好!就贴在我们家门上好了。”我说:“爸爸,你说过还要买小灯笼的,可别忘了。”“你不说我还忘了呢!我们去看看吧!”“爸爸你看,这个小灯笼多精致”“买五个去吧!”买完后,我们回家了。
回到家后,我说:“爸爸,我来挂灯笼吧!”还没等爸爸同意,我就行动了起来。我先把位置看好,再一个一个地用双面胶粘上去。忙活了半天,终于挂好了,我看着红红的`灯笼,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去楼下放鞭炮、玩烟火。爸爸还没开始点火,我就跑到几米外捂上耳朵,爸爸见了一直笑我,我都害羞了。在玩烟火时,我们一个接一个地互相传火,使火不灭掉。我们一直玩一直玩,玩了很久很久……
我爱过年,一到过年,家里就热热闹闹的,过年也预示着一切要重新开始,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做事顺顺利利,家人身体健康,还要像我们买的那副对联一样,五福临门!
家乡年味作文 篇7
印象中的年味,是母亲包的饺子,是父亲炸的丸子,还是各种美食的味道,各种味道像大杂烩一样和在一起,使的年味愈发的浓。它的味道奢香冗杂,那时候总是想一口将它吞下肚去,满足内心的那份饥渴,可每次都是浅酌浅尝。
还记得小的时候,总是会循着年味,溜进厨房偷几块儿切好的腊肉,迅速的塞进嘴里,直到腮帮子鼓鼓的,之后再悄悄的喝上一口米酒,在暗地里回味那份醇香。仅管会得到大人的一顿臭骂,换来的却是一整天的欣喜,那时候,我们是多么傻。一年又一年就这样在懵懂之中溜走,悄无声息的,现在想想,倒多了几分怀念。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备上年货,或多或少,体现的都是一年的收成。乡下人比较实诚,总是会笑着,坦言够吃就好,他们不会浪费一颗糖,一粒米,日子在他们的手中过的红红火火,年也是如此。而我们家作为其中的一员也过的十分快乐,年在那时也不仅仅是一种团圆,更是一种期盼。年更快尽的时候,父亲便着手配备年货,他总会置办我爱吃的糖果爷爷爱吃的果仁,一家人和和睦睦。那时候一颗糖,在嘴里吮吸半个多小时也仍是甜的。
我在年与年的间隙间成长,时光匆匆跨过一道道年坎,家早己搬到了县城,物质上的提升令这一切变的物是人非,外出打工的父亲,外地念书的我,一家人被距离所间隔,被孤寂所捆绑,年不再是期待,而是成为一段时间内短暂的团聚。空气里再也嗅不到儿时那种纯真,就连含在嘴里的那块糖,似乎都变了味,不再那么甜了。虽仍旧是老的套路,收拾家、备年货、贴春联,可这一切却成了一套如同机械般的流程,我觉的我们在无形之中失去了什么,尽管在年夜饭上仍吃着与以往相同的饭菜,盘子是多了,可欢乐少了,年味也淡了。炮声击打着脆弱的20xx,20xx的'大门终于被敲开了,我又年长一岁!看着天边那绚丽的烟花一闪而逝,陪着父母,守在旺火跟前,火光红彤彤的,脸被映红,身子也是热乎乎的,内心有一股暖流流过,真的很回忆很多年前,那浓浓的韵味,是乡味也是年味。
大年初一,陪同着父母,揣着厚厚的腰包去给亲朋们拜年,还记得儿时的我总是会渴望多得几个红包,多拜访几家亲戚,每当手里捧满了红包时,脸上便乐开了花,孰不知父母的腰包却在变扁。而如今我不再渴求,不是觉得不需要而是觉得不好意思,毕竟自己都这么大了。
年味淡了,不是因为距离远了,而是我们长大了,孩子们从我们手里接过年的接力棒,快乐是他们的,而我们只有一份回忆,回忆中的那一道韵味,甘醇深远,是对故乡的深情,也是对年味的追忆。
家乡年味作文 篇8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这是大家小孩子最最盼望的日子,俗话说得好:“大人望种田啊,小孩望过年啊。”过年最主要的是能吃饺子、放鞭炮、还有更实惠的就是可以得到压岁钱了。
今年过年我就学习包饺子了,我跟着妈妈到了姑妈家。妈妈首先走进厨房兴致勃勃的'帮姑妈包饺子,我闲着没事干也来到厨房学着包起了饺子。我看见妈妈把包面皮摊开放上瘦肉料然后卷起皮子,做成了一个弯弯的大饺子,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我包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饺子。妈妈悄悄的在我的饺子里放了一枚硬币,我也乘着妈妈不注意也在她的饺子里放了硬币。不一会大家就在说说笑笑中将饺子包完了。过了一会我听见姑妈叫着:“吃饺子了”。我的姐姐妹妹们都等不及的跑过来。妈妈笑着说:“今天我要尝尝我儿子的饺子”。我也高声叫起来:“我也要尝尝我自己的饺子”。妈妈“笑里藏刀”地笑起来了。我也咪咪地笑着。妈妈一口咬下去,我两眼看着妈妈也一口咬下去,“哎呀”。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地说:“我的饺子里怎么也有硬币啊?”这时可把大家都给乐坏了。
到了晚上,姑妈说:“给压岁钱了哦”我一听,第一个冲了上去。姑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红包,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个纸条。我看了一看,条子上面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哎!”还是二爹豪爽地给了大家一个大红包,我打开看了看,“啊!一千元!”可把我乐坏了。我一蹦三尺高。妹妹们最淘气了,她们三个可在我家里是出了名的“淘气三剑客”啊!她们对我说:“哥哥大家也送给你一个红包”,我想今天她们给我送红包,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啊!这里面肯定有鬼,于是我想了想就把红包对着她们一打开,突然一只只虫子向她们面前跳过去。她们吓得落荒而逃了,我在后边哈哈大笑。
你们看,这个春节够有趣味的吧!放鞭炮、猜谜语等等活动都是在大家家里开展的,房间里一直充满着欢声笑语。
家乡年味作文 篇9
年是一艘轮船,每每停泊在腊月的港湾,载满浓浓的亲情。年是鞭炮齐鸣,年是阖家团圆,年是那墙上贴着的一张张倒福,年是风花雪月中围坐在一起的一顿年夜饭。
大年三十晚上,街道上可就比以前冷清多了,马路上只有星星点点来往的车辆,风的呼啸也已经掩盖了那些喧闹的声音。人们一定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吃年夜饭了,想到这里,我不禁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回到家里,扑鼻而来的一阵香气浸入我的鼻孔,让我乐不可支,是饺子!上午妈妈买的饺子皮,加上她精心制作的白萝卜大肉馅料,放在锅里一煮,便成了三十晚上必不可少的美味。我匆忙地洗了洗手,抓起一个饺子就往嘴里塞。好烫啊!我张着嘴巴哈了半天才把饺子咬开。
鲜美的肉汁配着白萝卜的清香,仿佛给我的内心注入了温暖的汁液。
“嘎嘣”一声,咦!这是什么?我在肉馅中咬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拿出来一看,原来是个硬币!我想起来妈妈说,吃到硬币的人一年都会有幸运之神庇护呢!拿着银光闪闪的'硬币,我咧开嘴巴笑了。
一家人喜气洋洋吃过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后,众所期待的春节晚会开始了。有的唱着甜美的歌,祝福新年的到来;有的说着逗人的相声,告诉人们世间真理;有的演着滑稽的小品,逗得人们哈哈大笑,年的味道温暖而馨香。
在中国的众多节日中,我唯独喜欢过年,喜欢年那香甜而温馨的气息。
家乡年味作文 篇10
年初六早晨,我和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绍兴安昌古镇寻找过年的气氛。
这是一座沿着小河而建的小镇,河的两岸是古色古香的民宅,一个个随着柔风飘动的红灯笼,织成了一条红丝带,在寒风中给我们带来了温暖,仿佛在等着我们编织“中国结”呢。家家户户的大门上贴着倒着的“福”,象征着五福临门、福到我家!
街上尽是各种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居民们亲手做出来的泥人、面人、糖画……一个个活灵活现,颇像几个小孩子在一起玩呢!这些小商品可不容小觑,这可是我们中国民间艺术家一点一点地捏出来的,可不是机器做的哦!
最有趣的要数画糖画了。我观察了很久,了解了糖画制作的过程。首先,舀一勺熔化的麦芽糖,然后小心翼翼地一条一条画出凤尾,再画身子,最后就是头了,加上竹棒后,一只翩翩起舞的凤凰就画好了。还有糖龙,看它那健壮的身子和威武的龙头,一看就是条英勇的龙在空中飞舞。“龙飞凤舞”预意着新年里安昌古镇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繁荣昌盛!
过年当然少不了好吃的.,主人们准备了什么美味招待客人呢?刚走进古镇不一会儿,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是什么呢?我闻香识途,一看,原来是馄饨呀!瞧,这细皮嫩肉的,让人一见就垂涎三尺。我吃了一碗,感觉皮轻飘飘的,如同云一般;肉呢,则非常鲜美,而且富有弹性,真是人间美味啊!其他还有酱肉、酱鹌鹑、腊肉、扯白糖、麦芽糖……都是可口的年货,用他们来招待客人再合适不过了。一排排流着金黄透明的油水的酱肉也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浓浓的年味包围着整个古镇,欢迎大家到安昌来过年哦!
家乡年味作文 篇11
小时候,我最喜欢过年,因为过年最热闹。可近几年,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成了家家户户的必备品。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电子产品的出现,我们的年夜饭才会日益冷清。
爸爸曾经和我说过,他们那个年代虽然生活条件不如现在,没有手机这些的产品,但那时候过年是十分热闹的。
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贴春联,很早就开始准备食材和年货,临近过年这几天常常从早忙到晚。大人们忙着做家务,孩子们也帮着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大人小孩都忙得不亦乐乎。一家人和和睦睦,过年的喜悦全都挂在嘴角。到了年三十的晚上,整个村都飘着酒肉的气息,饭桌上难得出现了肉。一家人围坐在桌前,一边吃饭一边讲着年中趣事。虽然天气很冷,但一家人的心是暖洋洋的'。吃完饭后,爷爷和爸爸他们都出去放烟花爆竹。爸爸也会拿到压岁钱,这能让他乐上好几天呢!虽然当时的压岁钱远不如现在多,但寄托着长辈对孩子的期望,所以很珍贵。
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过年的味道却淡了。
除夕,当大人在贴春联,我们坐在房间里打王者;当大人在准备食物,我们依旧坐在房间打王者。晚上,桌上摆着一大堆鸡、鸭、鱼、肉,亲戚、家人面对面地坐着,可大家都不怎么说话,只是一边吃着饭一边玩手机。我觉得这样没有一丝过年的味道,冷冷清清的。吃完后,就是给压岁钱。虽然钱数可观,但渐渐出现了攀比的现象。到放烟花时,也只是形式化地放一下,发个朋友圈晒一下就完了。
以前的过年热热闹闹,而现在冷冷清清的,这年怎么就变了味了?
我多么希望大人小孩们放下手机,过一个热闹、欢快,有节日气息的新年啊!
家乡年味作文 篇12
年味是一盘热腾腾的饺子,是一幅充满祝福的春联,还是一串热闹沸腾的鞭炮。对于我来说年味就是给家人献上热呼呼的年糕。
大年三十的那一天,妈妈带我去一个古老的村庄去打年糕,这下我可乐了,正愁着我这双手没地去大显伸手呢?我们坐上长途汽车,车上还有其他的小朋友,路上”噼呖啪啦 噼呖啪啦“的鞭炮声伴着我们驶上远方。
到了目的地,我们纷纷下了车,早早的闻到了远处山坡上飘来的.糯米香,我们随着本地的居民来到了糕点房,那里的叔叔阿姨们都在制作我们过年必须吃的东西——年糕,我们看到了年糕中的巨人,村里人都说这是本地的特产,名称”巨无霸“年糕。
听过了叔叔阿姨的介绍,才了解了当地的习俗。现在就要做正事了,村里的人把我们带到了放糯米的仓库,由我们几个小朋友及家长开始取糯米1斤2斤3斤直到够我们需要的量时,再接着由本地人带我们到厨房教我们蒸糯米,我们把糯米放入大锅里蒸,过了几分钟就闻到阵阵的糯米香,大约过了半小时后,糯米熟了就可以出锅了,大人们合力将煮熟的糯米分别倒入几个打年糕的工具里,然后分成几个家庭用大槌子或小槌趋热不停地将它敲打成糊状成粘性,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成功的完成了这一项,我拿出一小块尝试了一下,味道挻不错噢,在我津津有味的尝试年糕时,大人们在村民的指导下将打好的年糕团用模子定型做成我们现在食用的年糕样子,这才是真正的年味。
我们拿着自己亲手做好年糕踏上回家的路程,晚上和家人分享。这就是家乡的年味,是年糕的味道,是祝福的味道,是过年时开心的味道,是父母对我爱的味道。
家乡年味作文 篇13
蛇年春节的脚步近了。学生们放假了,民工们返乡了。街市上熙熙攘攘,商店里购销两旺,人们的脸上笑容灿烂。透过灿烂的笑容,人们似乎要把一年中所有的晦气事、不顺事、乖戾事、倒霉事,统统扔到爪洼国去。金蛇狂舞腾瑞气,无恙梅花待客归。在迎新年中,相信即使再有脾气的人也不会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
小区门口挂上了大红的灯笼,家家门上贴上了喜气的春联。国强民富,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瞧咱中国这些年多牛:北京奥运百年梦圆,上海世博盛况空前,太空对接神舟吻天宫,嫦娥探月深空留痕,蛟龙潜海惊醒龙王,航母入列载机飞翔。年年惊喜增光彩,岁岁欣慰添华章。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中国特色继往开来迈向伟大复兴。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弘扬社会新风,实现中国之梦。精彩的内容写入春联,足以让妙笔生花;坊间的新闻茶余饭后,鲜活的话题道不尽。
每当想起童年时盼望过年的场景,就会让我产生一种扳着手指数日子的幸福期盼。一位哲人说,春节是典型的中国民俗文化的象征符号,是千年民间传统根深蒂固积淀的传承。尤其像我们这一辈人,对过去的“年”,印象很是深刻。
那个年代虽然国家很穷,老百姓不富裕,但过年时家家户户却丝毫不会受“贫穷”二字的影响。因为一到过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有新衣服穿,有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有电影可看,有爆竹可放,有年可拜,最重要的是还有压岁钱可拿。
母亲总是在年三十晚上,趁我们几个孩子睡着的时候,将红纸包着的压岁钱,悄悄地放在我们的枕头下面。小时候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要将压岁钱放在枕头下面呢?后来才知道,相传古时候有个小妖精叫“祟”,每到大年三十晚上便偷偷潜入民宅,专门摸睡熟小孩的头。凡是被“祟”摸过的小孩会立即发高烧,然后变傻。于是,过去乡间大年三十晚上家家彻夜亮灯忙年,而家长则用红包包着一枚铜钱,放在小孩枕头下压惊。以后这一做法就演变为“压岁钱”。
在中国一年365天所有的民俗节日中,春节无疑是最重要的节日。多少年来,中国的老百姓都很看重这一节日。一年忙到头,谁不盼望这么一个节日的降临?歇一歇,聚一聚,围上一桌,敬上一杯。这一刻,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暂时烟消云散,家庭的天伦之乐洋溢在一片温馨祥和的蒸腾之中。
中国的老百姓是勤劳朴实的。他们平时省吃俭用,克勤克俭,但到了春节,却“大方”起来,舍得为购置年货、添置新衣花大价钱。是的,平时吃得简单点儿,穿得朴素些不要紧,但新春佳节要走亲戚串乡门,要逛庙会赴宴会,怎么也要穿得光鲜点,体面些。中国的文化体现在春节的方方面面。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这样描述春节:春节,时处大自然四季周而往复的节点,也是生活阶段性的起点。人们心中的寄寓与祈望就来得异常深切,民族特有的情怀也分外张扬。在民间生活中,这种精神性的东西都要以民俗为载体,所以民俗中的每一事项,莫不有着精神的内涵,……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
是精神的东西,必有驱动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那些返乡的民工,为了能买上一张火车票,即使是寒风飕飕、冰天雪地,他们也心甘情愿地在瑟瑟发抖中熬上一个通宵。那个半圆形的售票窗口,寄托着他们的返乡之梦。当那双长满老茧而颤抖的手,从售票员手中接过梦寐以求的车票时,那激动的神情,那满足的心态,简直就像触摸到了家乡的山水。两根锃亮并行的铁轨,绵延着浓浓的乡愁,承载着人们对故土挥之不去的`情结。
记得梁实秋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过年须要在家乡过才有味道。”我想,这种味道决非在家乡吃几顿饭或品尝一二种土特产所能涵盖,而是一种深入骨髓浸透灵魂的年俗文化。()正是这种文化产生了不可抗拒的精神的东西,多少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使得过年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
新年伊始,往往是梦想开始的时候。美丽中国、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一个个崭新的名词脱颖而出,不仅活跃在人们的口头,更践行于人们的行动。不由联想到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问题:你幸福吗?央视记者的现场采访,令不少路人停下匆匆的脚步,审视自身,表达由衷的心声和渴望获得幸福的愿望。春江水暖鸭自知,幸福不幸福,相信每个人都有一杆秤,来衡量和体验自身的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观,只有自己才是幸福的主宰。
幸福是什么?有人戏言:幸福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说着情话,四是跟孩子做着游戏,五是身体健康不知道医院的门朝南朝北。其实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没有过分的追求,没有非分的奢望。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没有深奥的道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指数自然水涨船高。
当然我们也可以做梦。无论是富裕梦、成功梦、公平梦,还是小康梦、强国梦、复兴梦,梦梦相通,梦梦皆美。但不管什么梦,要把梦想变为美好的现实,必须要靠我们每个人脚踏实地的实干。中国梦伴随幸福年。愿天下所有老百姓都如愿品尝到幸福的年味。
家乡年味作文 篇14
我这人很特别,不像有些人喜欢安静,哪里热闹我就往哪里钻。我最喜欢过新年,人们在过年时,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放鞭炮,放烟花,吃火锅……新年真热闹!
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一家人准时地围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精神集中,口里不时地跟着哼着,手里不时地跟着舞动着。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有相声、小品、唱歌、跳舞、魔术……每一个节目都博得大家的称赞,喝彩,笑声。晚会接近尾声,主持人高呼:“十、九、八……二、一”“当、当、当……”零点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共同祝福新年好,我许下了愿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成绩能提高。
大地成烟花和鞭炮声的世界。哦,那幸福之花开在天上,开在地上,也开在人们的心里……啊!那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把新年的夜空点缀成美丽的空中花园。这里的“红牡丹”刚刚飞上天,那里的“穿天猴”又急着跳上天。看,那边的“闪电雷”,果然名不虚传。它以闪电般的速度飞上天,又以雷鸣般的响声爆炸了,瞧,这边这个“金龙狂舞”也不甘示弱,弯弯曲曲地飞上天,以龙吟一般的声音爆炸了。最精彩的`非那边的“摇钱树”莫属了,只见它一炸开,里面就立刻闪出火花,越闪越大,慢慢现出一个树形,一朵朵金色的火花从“树”上摆落下来,“噢,发财喽,发财喽……”人们望着“摇钱树”欢呼雀跃。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的出现在广阔的天空中,有的像天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地冲上天空;有的像秋菊,月季花,万紫千红,千姿百态;有的红似血,恰似红梅;有的白如玉,酷似雪莲……五光十色的礼花把天空照映得如同白昼,望着天空撒下的滴滴金雨,地面开出的朵朵银花,我们拍着手跳着,笑着……我们的笑脸映着火光,显得更加可爱。
我喜欢新年,因为新年真热闹;我喜欢元宵节,因为元宵节真热闹;我喜欢中秋节,因为中秋节真热闹;我喜欢……总而言之,我就是喜欢热闹。
家乡年味作文 篇15
对于我来说,自家门口挂着的大红灯笼就是一份特别的年味,看着在夜幕下闪闪发亮的灯笼,脑海里不时会浮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年 夜 饭的场景。
年味在人山人海的菜市场中,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男女老少。跟着妈妈走进菜市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卖菜的大婶,买菜的阿姨……每个人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之情。就连花鸟鱼市场也随着热闹起来,各式各样的叫喊声充斥了整个卖场,“老板,这只金鱼可真漂亮!”“大妈,来一棵发财树吧,祝你们财源滚滚!”“老板,真是谢谢了,祝你们生意兴隆!”祝福声,笑语声,不绝于耳,可真热闹啊!一个个顾客走过,他们脸上的.笑容显得格外灿烂。
浓浓的年味,更在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里,热气腾腾里面透露出丝丝团圆的气息。大人们包着饺子,小孩们当然也不能闲着,帮大人放饺子、擀饺子皮……甚至玩起了“面粉大战”,趁别人一不注意,就把面粉抹在别人的脸上,被抹的人自然就成了京剧演员喽!……等大人们包完饺子,我们的脸上白花花的,可心里却是暖暖的。
年味还藏在美味的佳肴中与热闹的爆竹声中,俗话说“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爆竹声中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在老家,小孩子要到十二点才能睡觉,老人们把这种习俗叫做“守岁”。年味在大红灯笼中忽隐忽现,年味就在这夜幕中,逐渐浓厚。家乡的年味是人山人海的市场,热气腾腾的饺子,可口美味的佳肴,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是回家过年的人们脸上的喜悦与互相传递的美好祝福……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家乡永远永远不可替代的年味!
- 我们精彩推荐家乡年味作文专题,静候访问专题:家乡年味作文